64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(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诗句文案)

一、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

1、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

2、之于社会,很多文字,也许没用。之于个人,却可以是未来时刻的吉光片羽。书写的人生,因此而不同。

3、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。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,地球只是“太平洋上的一粒沙”。昙花虽然弾指芳华,轰轰烈烈,但也是刹那美丽,瞬间永恒!人呢,以百年记,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,在历史长河中,能有雪爪鸿妮,实是不易。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:若不撇住终有苦,各能捺住即成名。横批:撇捺人生。撇不出即苦,捺收得住是名,一撇一捺是人字。人生几何?我欣赏昙花。巜人类简史》中有一句著名的话:“新世纪的口号,快乐来自于内心”。

4、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。诗人流连忘返,直到初月升起,凉露下降的时候,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。诗人俯身一看,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。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,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。用“真珠”作比喻,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,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,露珠闪烁的光泽。诗人再抬头一看,一弯新月初升,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,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。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,压缩在一句诗里——“露似真珠月似弓”。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,想起当时正是“九月初三夜”,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,直接抒情,把感情推向高潮,给诗歌造成了波澜。

5、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 。

6、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 。

7、另外,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。《暮江吟》写了三个不同的“时间”。通过以上分析,《暮江吟》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(一小段时间)或日落时;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(一小段时间),即黄昏;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。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,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“残阳铺照”,又于日落后看到了“月似弓”,再于夜间看到了“露似真珠”。

8、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,阳光照射下,波光粼粼,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,一半呈现出红色。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,露珠似颗颗珍珠,朗朗新月形如弯弓。

9、最后一句“露似珍珠月似弓”。意思说: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,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。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,空气湿润,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,“露似珍珠”,写出秋叶特点。九月初月亮刚出现,还是月牙儿,弯弯的,所以说像一张弓。“月似弓”,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。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,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,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。

10、当然,我也很喜欢《春江花月夜》,《滕王阁序》这些,不管怎么读,就是很惊艳啊。

11、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白居易(唐)的暮江吟

12、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
13、不过,值得大家注意的是:在这一句诗中所描写的两个场景,“露似真珠”与“月似弓”,不可能同时出现。应该是先有“月似弓”,而后才有“露似真珠”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两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“时间差”。“月似弓”时,是日落后不久。此时,太阳刚刚落山,地面还残留着少许热量,露珠还未形成;而等到“露似真珠”时,似弓之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。

14、映入眼帘的是流光溢彩的协调与匀称,带给人的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与情感体验,这种美让人身临其境,让人如痴如醉。

15、前两句,描写了夕阳落照中的江水。

16、这是一首写景佳作。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,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,创造出和谐、宁静的意境,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全诗语言清丽流畅,格调清新,绘影绘色,细致真切,其写景之微妙,历来备受称道。

17、一道残阳渐沉江中,半江碧绿半江艳红。

18、这首诗构思巧妙,诗人摄取了两幅优美的画面加以组接,一幅是夕阳西斜、晚霞映江的江天景致,一幅是月牙初升、露珠点点的朦胧夜色。

19、第二句,天朗气清,江水缓慢流淌,江上掀起了细小的波纹。受光多的地方,呈现的是一片“红”色;受光少的地方,呈现的是深深的碧绿色。

20、这两种色彩形成强烈的色调对比,江面在夕阳的映射下,同时呈现出两种色彩,这样的视觉体验,无疑是赏心悦目的。

二、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诗句

1、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

2、白居易在锻字炼句这方面的表现是非常出彩的,他善于运用关键字去适应诗歌的情境,创造诗歌的意境,增加诗歌的情趣,关键字的成功运用成为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。

3、本来,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九月初就像我日常的买菜散步。但是,因为多念了几遍诗人偶然为之的一句话,看了一个诗词人生的纪录片,这个的九月初三又到底有些不同。

4、(鸣谢:上海江东书院)

5、(挺好的一个纪录片,用声像形式,再看一遍诗词人生路)

6、白雾茫茫,让本来就略显萧瑟的寒露更显清冷,明代画家沈士充就把云遮雾罩的山林描绘在画轴上,凄冷的氛围透过画轴扑面而来,现在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幅《寒林浮霭图》。

7、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。原文《暮江吟》(作者)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《暮江吟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。这是一首写景佳作。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,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,创造出和谐、宁静的意境,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。

8、诗人再抬头一看,一弯新月初升,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,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。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,压缩在一句诗里——“露似真珠月似弓”。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,想起当时正是“九月初三夜”,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,直接抒情,把感情推向高潮,给诗歌造成了波澜。

9、这一句不仅点出了这首诗创作的时间,还很自然地使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。

10、已恨碧山相阻隔,碧山还被暮云遮

11、江边空气湿润,草木上凝结着露珠,这些露珠像珍珠一样洁白莹润。诗人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,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。

12、夕阳笼罩下的那一片江面呈现出红色,另一片江面离夕阳距离较远,受光面积较少,呈现出碧蓝色。

13、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为露似真珠月似弓。出自《暮江吟》原文;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
14、最后一句“露似珍珠月似弓”。意思说: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,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。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,空气湿润,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,“露似珍珠”,写出秋叶特点。九月初月亮刚出现,还是月牙儿,弯弯的,所以说像一张弓。

15、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
16、整首诗虽然是静止的文字,可在读诗的过程中,我们却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时光的流转、风景色的变换。先是铺江的夕阳,接着是一半红色,一半碧色的江面,而后是可爱迷人的秋夜,最后是珍珠般的露水、弯弯如弓的月亮。所有这一切组合起来,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、安宁、唯美的世界,惊艳了千年。

17、2020年10月19日庚子九月初三22:30

18、我是一个喜欢闲逛的人,每每走到山水之间,看到那景那情,不禁想起这些诗来,对我而言,他们都是惊艳的。

19、诗人留恋不舍,直至初月升起,凉露下降,眼前呈现了一片美好之境。弯腰一看,江边的绿草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。这一滴滴清露,就像是镶嵌在绿草上的粒粒珍珠。

20、虽然这是一首纯粹写景之作,然而只是一味地描摹景色,即使刻画得再细致生动,如果没有感情的投入,终究会显得有些淡而无味。所以,在诗作第三句“可怜九月初三夜”中,诗人只用了一个“可怜”就将前后诗句连贯了起来,是整首诗由单纯写景转向了情景交融。

三、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

1、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

2、一道残阳渐沉江中,半江碧绿半江艳红。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,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。

3、用这个观点去观照白居易的《暮江吟》,别有一番风味。

4、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

5、唐穆宗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)九月初三日,白居易赴杭州刺史任的旅途中。诗人将旅途所见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融入笔端,写成这首小诗。

6、农历九月初三正处于寒露时节范围内,我们读一首白居易在九月初三这一天写的诗,正好写的也是寒露时节的景状。

7、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“夕照秋江”图卷。夕阳把缕缕璀璨绚烂的霞光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,铺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。

8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就是这类诗作中出类拔萃的,他的诗歌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,淡泊悠闲的意蕴情调,如诗如画的美妙意境,赢得世人的交口称赞。他的《暮江吟》一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9、我写过很多回的这个公园,其实,我到的次数还不够多,到的范围也不够大。真的挺向往,我退休后,每天像上班一样来这里消磨时光。人生的每个阶段,都有相对固定的节奏和主题,随大流生活,有一种放心的安稳。

10、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

11、书法:中央党校教授钟国兴

12、意思是: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,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,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。

13、瑟瑟:此处指碧绿的颜色。

14、从时间的跨度上看这首诗,诗人由描绘夕阳余晖映射的江面,到赞美深夜的弯月和江边的露水,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。

15、下面一句“可怜九月初三夜”,“可怜”在这里是“可爱”的意思,表现出夜色的动人和诗人对这夜色的喜爱。

16、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

17、最后一句详细描述了夜景,因为是月初,所以月亮还是弯弯的,像弓一样高悬夜空。

18、《暮江吟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。

19、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尽百花杀

20、举杯邀明月,对饮成三人

四、梅须逊雪三分白下一句

1、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

2、我是一个很念家的人,我经常认为乡愁最在离家日。刚读研期间,到了浙江,一个人都没有认熟的情况下,我又觉得这首诗又何其惊艳。

3、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。“一道残阳铺水中”,残阳照射在江面上,不说“照”,却说“铺”,这是因为“残阳”已经接近地平线,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,确像“铺”在江上,很形象;这个“铺”字也显得委婉、平缓,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,给人以亲切、安闲的感觉。“半江瑟瑟半江红”,天气晴朗无风,江水缓缓流动,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。受光多的部分,呈现一片“红”色;受光少的地方,呈现出深深的碧色。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,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,暮江细波粼粼、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。诗人沉醉了,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。

4、而且“铺”这个字,将夕阳余晖逐渐扩散的、正在进行的运动轨迹体现了出来。诗人选用的这个“铺”字,确实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,这个字把诗人眼前的景物写活了。由此可见诗人高超的锻字炼句的本领。

相关文章: